逼迫性重复指的是经历过创伤的个体的一种无意识的选择,即不断的堕入一样的在伤害中试图从中找到可能出现的控制感和熟习感。比如一个从小不断渴求父爱却从未得到的女孩会在成年以后选择那些明知道没有无结果的男性作为交往对象,试图以这类方式改写过往的经历的结局,或验证没有人值得信任,所有的人都会离开这类潜意识中的信心取得一种熟习感。
这样的结论在经太长时间的研究调查中也被一样的论证。有将近一半童年遭到创伤和虐待的孩子会在以后的生活中发展出自虐和自毁行动,这背后的的缘由其实不本身内在的冲突,而首先是个体在生命初期和父母之间所构成的一种恶性的相处和互动。
当本应当成为安全和信任的照顾者同时也代表着不安全和恐惧,个体就会长时间处于一种没法放松的状态,过度的警省会在以后的经历中延续,任何可能的刺激出现都会然他们处于防御状态,实际上却成为一种主动的攻击,这也就是说一个曾未曾体会到父爱的人,当在新的关系中感遭到对方可能离开的信号,为了保护自我可能会做出剧烈的反应比如主动断了联系,致使关系结束,而她潜意识中可能正是以这类方式验证和肯定本身想法和受害者身份,疏忽了自己实际的参与和反应对关系结束的贡献。
所以,当我们下意识以应对过往的创伤事件的方式对当下的刺激做出反应的时候,我们需要明白自己行动背后的源头。通过将创伤限定到过去的特定的时间段内取得当下的现实感和掌控感,明白今天的自己和过去的自己已不同,我们有能力做出选择,也需要为自己的选择承当责任和后果。